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日天气:
位置: 首页 > 教育现代化 > 正文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点击数:3482 更新时间:2011-6-9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苏发[2005]15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为“两个率先”服务,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全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实现“两基”后,率先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率先跨入大众化阶段,教育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应当看到,我省教育改革有待深化,教育开放需要进一步扩大,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仍较艰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教育事业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当前,我省现代化建设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省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我省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两个率先”步伐,最关键的是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和率先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重要支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推动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重要使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分类指导,以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新局面.为加快富民强省、推进“两个率先”作出贡献。

()奋斗目标。到2007年,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教育结构明显优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教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巩固,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办学条件和质量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70%以上的普通高中达到优质标准,60%以上的职业学校达到国家重点建设标准,普通高校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合格标准。建设120个国家重点学科、150个省重点学科,争取20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先进行列。

    ——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

    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落实县级政府主要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省和市级政府对经济薄弱地区发展义务教育给予重点扶持。健全“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市和县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高校要坚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自身特色。省有关部门原则上不举办中等专业学校。调整各类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同时政府办好一批示范性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支持公办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或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转制回收资金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大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完善普通高校民办学院和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办学。制定和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在扶困助学等方面,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建立健全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深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逐步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下放到高校。改革高校职员制度,建立管理人员职务职级系列,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在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

    ()创新招生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办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积极推进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公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与初中学校适当挂钩的办法。结合实施自主命题和高中课程改革,加快改革高考制度,建立健全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政策优惠。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学生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和政策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纠正单纯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学校要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估督导作用,建立全面、公正、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中小学要开发和建设优质德育课程,保证各门课程教育体现德育功能。高校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引导学生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进一步抓好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十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度重视幼儿启蒙教育,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防止幼儿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高等教育要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十二)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高校要提高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校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要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加快建成校园网或计算机教室。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网管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加强教育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省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五、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十三)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水平大学为主体、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高校补充师资以研究生为主,中等学校补充师资以本科生为主,初等学校补充师资以专科生为主。积极发展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为小学、幼儿园补充合格教师。

    (十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教育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对高校教师重点开展教学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对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教师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

    (十五)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实施高校“青蓝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继续扩大外聘教师的规模。重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加强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中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十六)鼓励和吸引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增加师范院校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后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对这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借国家助学贷款,由省市县财政负责偿还本息,符合当地人才引进条件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认真做好教师对口支援工作,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有计划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各类示范学校挂职进修,对在乡村任教一年以上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优先晋升高级职务。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六、积极推进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十七)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制定实施我省高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部()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批大学科技园,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集中力量承接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研究、开发、转化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创新创业,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科技创新评价和激励政策,建立灵活高效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十八)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实训基地,大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统筹农村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吸收适应农村教育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活动。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十九)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制定实施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组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及社会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成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提升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能力。

    七、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二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增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支持重点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紧密联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高水平的独立教育机构,实行全新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模式。各高校原则上都要选择12所类型相同、学科相近的国外较高水平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共建学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教育开放水平。

    (二十一)扩大教育对外交流。采取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的办法,积极开展以学科、学术、学者、学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交流规模。建立一批对外交流的国内培训基地、国外办学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参加学校的教学科研,鼓励学校聘用国际优秀人才参与教育管理。提高公费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积极承办高层次国际教育会议,参加国际教育组织活动,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

    (二十二)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世界推介江苏教育品牌,加强我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对外教学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到境外办学。大力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鼓励在国外设立汉语培训中心。扩大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收规模。重视高、中等学校学生的涉外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测试工作,进一步促进国际劳务输出。

八、努力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十三)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各地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收的部分要按相应比例安排教育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收入增幅。各级政府应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增长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二十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县级政府要将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确保教师工资、省出台的地方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尽快解决农村教职工医疗保险问题,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学校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并正常运转。省政府将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增强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建设形成的债务问题,各地在化解乡村债务时要优先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不能因债务纠纷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挪用挤占中小学经费的行为。

    (二十五)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调整非义务教育收费标准。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和鼓励社会对教育事业捐赠的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进一步开拓信贷、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已建新校区高校的老校区进行置换,土地置换收益主要用于偿还新校区建设债务。通过制定老校区土地置换政策、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调整和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高校建设债务,确保高校可持续发展。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新区开发要按规定预留教育用地。

    (二十六)实施教育重点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经济薄弱地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强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增加高校基本建设专项经费,合理引导资金投向,促进资源共享。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助学制度,全面推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增加奖助学经费和贷款贴息,保证每个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保证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在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免费制度。

    九、切实加强对建设教育强省工作的领导

    (二十七)高度重视建设教育强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强省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组织开展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趋势前瞻性研究,认真制定和实施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政一把手要对教育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负责具体抓。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教育强省建设办实事、办好事。

    (二十八)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进一步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校领导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党员素质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为、创造力、战斗力。重视抓好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探索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形式、新路子。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抓紧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二十九)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加强地方教育立法,抓好教育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种涉及教育的违法事件。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建立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实行教育政务公开,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努力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参与、学校依法办学、学生依法受教的良好局面。

    (三十)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公安、科技、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建设、税务、物价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加快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为建设教育强省服务的水平。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高校稳定和中小学安全。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强省建设的舆论环境。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2011-2015 www.xztszx.com 徐州市贾汪陶圣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贾汪新工区 邮 编: 221011 电话:82159485 邮箱:tszxlwl@163.com 
    技术QQ: 546835523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